中国经济

拆解“消费悖论”

程实、钱智俊:现阶段中国消费潜力存在结构上的新旧错配。当前消费增长乏力是阶段性、结构性的,亦将随着结构桎梏的瓦解而得到显著改善。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近年来,随着外部风险压力持续上升,消费作为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主引擎,亟待发挥更为重要的贡献。但是,201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却遭遇了令人费解的“消费悖论”。一方面,在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潜力却未能兑现为消费支出的强劲增长。另一方面,消费意愿与储蓄意愿的“跷跷板”关系不复存在,两者出现了罕见的同步上升。

通过拆解“消费悖论”,我们认为,中国消费潜力存在结构上的新旧错配。当前中国消费升级的重心正在迅速下沉,而零售业态、供给结构、配套环境等要素却尚未适应这一变化,导致消费新潜力未能充分释放,而旧动力却过快消退,限制了消费引擎总体发力。由此,当前消费增长乏力是阶段性、结构性的,亦将随着结构桎梏的瓦解而得到显著改善。下半年,随着针对性政策的推出以及市场自身的积极转型,消费增长中枢有望温和抬升,成为“稳增长”新基石。

中国经济遇上“消费悖论”

一般而言,消费引擎的强弱取决于两大要素:一是消费能力,即“有钱花”;二是消费意愿,即“愿意花”。

首先,在消费能力层面,2019年初至今,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平稳,而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却呈现下降趋势,两者的剪刀差继续扩大。由此,消费能力并非拖累消费支出的主因。其次,在消费意愿层面,数据显示,2018年3月贸易摩擦开始至今,消费者信心虽然有较大振荡,但是中枢水平维持于历史高位(详见附图)。由此可知,虽然外部风险压力可能部分强化了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但是并未扭转消费意愿的上行趋势。综合来看,中国居民既“有钱花”,又“愿意花”,但在现实中却没能有效兑现为消费支出的强劲增长。这便是中国当前遇到的“消费悖论”。

您已阅读26%(703字),剩余74%(203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