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视野

中国的脱贫决心

中国用40年的时间,从一穷二白国家转变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让7亿人摆脱了贫困。目前,怒江等地区正在进行最后的消除赤贫行动。

和中国农村地区的许多成年人一样,李秀英也尝试过外出打工。她在云南一家制袜厂工作过,但因为不放心家里,所以没干多久。

“我不习惯那里的工作,每天都想我妈。”40多岁的李秀英说。由于一直担心母亲能否吃好、有没有被照顾好,两年后,她返回了家中。她家所在村子有许多精巧的木屋,错落地分布在陡峭的林地斜坡上,乡亲们用木材生火做饭,种植核桃树,饲养黑猪。

对李秀英来说,外面的世界并不友好。她念完小学三年级便因患溃疡辍学。由于户口登记人员的粗心,她的身份证上写的不是真名,而是小名,意思是“二月丫头”。从制袜厂回来后,她没钱给身患残疾的丈夫买药,只能让儿子们外出务工。

李秀英与外部世界的下一次遭遇将是不可逆的。她居住的村子位于临近缅甸的怒江流域,这里很快将被拆掉,以推进中国最新、最雄心勃勃的计划:彻底消除绝对贫困。

只有不到1%的中国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这是北京方面对“绝对贫困”的定义。其中许多属于少数民族,他们在语言、宗教信仰或长相上与占主导的汉族不一样。例如,李秀英是傈僳族人,有140多万人口的傈僳族是一个居住在印度、缅甸、泰国及中国西南部山区的“山地部落”。多数傈僳族人都像她一样,在需要用钱与家庭和习惯的牵绊之间左右为难。

中国政府的解决办法是将他们集体搬迁。李秀英、她身患残疾的丈夫、她年迈的母亲以及众多邻居将被卷入一场激进试验之中。偏远的县城正大肆修建公路、居民楼和职业培训中心,以容纳附近村镇的居民,这些项目仅今年就将耗资187亿美元。中国的目标是将绝对贫困人口从2017年的3000万减少到2020年的零。

怒江州委常委李海曙说:“中国希望成为世界的典范。只有中国才会这么做,我从没听说过历史上有哪个国家这么做。”

虽然中国政府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但消除绝对贫困仍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标志性的国内政策——在规模和实现社会全面转型的雄心方面,这项政策可与中国历史上各项宏伟计划比肩。北京方面酝酿的计划包括奖励超额完成目标的地方官员,导致地方上几乎不计成本、坚定地动用各种资源。

您已阅读22%(838字),剩余78%(295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