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

科创板:三大突破与三大挑战

桂浩明:科创板的推出,不仅是在证券市场上增加了一个板块,还在于为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金融支持实体,特别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市场基础。

在不久前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有关部门宣布科创板正式开板。而根据相关工作的推进情况,科创板很有可能在今年的7、8月份开始交易。从去年11月初中央明确提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科创板并进行注册制试点以来,相关部门全力以赴,经过八个多月来的不懈努力,如今终于基本成型。作为中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创板的推出,不仅是在证券市场上增加了一个板块,还在于为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金融支持实体,特别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市场基础,同时也是为中国股市的改革与发展,进行某种探索与实践,积累在将来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因为这样,人们对于科创板普遍寄予厚望,期待它成功运行。

无疑,科创板是肩负着多方面的重任。也因为这样,在一开始的制度设计上,就强调了改革的主题,按照注册制的基本原则,在不少方面突破了原有的制度框架。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对拟上市公司有着很大的包容性,允许盈利水平暂时还不高,甚至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上市,此外也允许上市公司设置AB股制度,即同股不同权,对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即便不拆除VIE架构,仍然可以通过发行存托凭证的形式上市。总之,科创板对于申请上市的公司,有着足够的宽容度,只要企业从事新兴产业,在细分领域有着相应的优势,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并且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那么就有条件进入科创板。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能够使得那些有潜力的科技企业,得以及早地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地成长起来。当然,这样一来科创板的大门应该说是开得很大了,但是如何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则成为摆在科创板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毕竟,降低门槛是为了让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上市,但这些公司能否顺利地发展,以及在AB股体制下如何有效维护全体投资者利益等,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从科创板的相关政策来看,在这方面一个很大的着力点是坚持“宽进严出”的方针,即设置了较为严格的退市制度,一旦上市公司出现包括信息披露严重违规以及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事项等,即强制退市。而对于那些不再满足上市所需的相关财务及交易指标的公司,也将实施退市,没有留下缓冲的余地。这种立足于优胜劣汰的规则,在强化科创板公司的新陈代谢,保持活力方面,的确有望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问题在于如果出现了不少相对比较平庸的公司,上市后的发展低于预期,但又不至于触发退市条件,这就比较难处理了。在海外类似的市场中,也有这种状况,即真正好的公司数量有限,相当多的公司则没有很突出的发展前景,它们占用了科创板的资源,但未必能够利用好,对投资者来说,也就很难在这里寻找到好的投资机会。时下,不少投资者就发现,已经提交在科创板上市申请的一百多家公司中,真正让人眼睛一亮的并不多,有的虽然各方面看上去都还可以,但却已经是进入了发展的相对高峰期,接下去要继续实现高增长难度很大。也因为这样,舆论界也出现了科创板拟市公司,甚至也包括所谓的“科创板第一股”的质疑。显然,在科创板的现有框架内,如何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真正体现出企业的成长性,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科创板本身的战略意义也就会被大大削弱。

您已阅读42%(1304字),剩余58%(178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