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

科创板会是中国散户的“盛宴”吗?

吴飞:“中国版纳斯达克”——科创板对于普通散户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能从纳斯达克设立前后美国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历程中借鉴到什么呢?

2019年过半,中国的资本市场将迎来一场重大变革。继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后,时隔十余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一个全新的板块:科创板。

不少人,特别是不少中国的中产人士,对于科创板更是满怀期待。原因无他,随着2018年资产新规的落地,“资产荒”的言论不绝于耳。而科创板的推出,至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投资品类,让中产们闲置的资产有所去处。不少人甚至期望,科创版的推出,将会提供像2013年创业版一样的“盛宴”。

被冠以“中国版纳斯达克”称号的科创板和美国的纳斯达克究竟有哪些相似之处?“中国版纳斯达克”对于普通散户而言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能从纳斯达克设立前后美国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历程中借鉴到什么呢?

科创板VS纳斯达克

基于多维度分析,科创板与纳斯达克确有相似之处。

纳斯达克设立于20世纪70年代,那正是美国技术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期,一批高新技术类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硅谷”正是诞生于那段时间。回想当初,美国充斥着浓浓的科技创业氛围。而这正是日后美国发展的基石。

但就当时而言,由于达不到纽交所对于盈利以及收入的上市门槛,许多有融资需求的高新技术企业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显然,美国市场十分看中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让更多中小企业能够上市融资,纳斯达克应运而生。

科创板的诞生,与纳斯达克有异曲同工之妙。近10年,中国的互联网大潮孕育出了一批以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优秀的科技企业。但由于A股同样设置了对于盈利、收入等要求的制度原因,国内资本市场只能将这些优秀的企业“拒之门外”。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点评等优秀的科技型企业,都选择了纽交所或者港交所作为上市的地点。

您已阅读23%(679字),剩余77%(227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