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西方国家应理性应对中国的非洲战略

寿慧生:化解猜忌和误解,不仅有利于中非自身发展,也有利于让中国在更大范围内与西方共同探索全球繁荣新路径。

中非合作虽然意义深远,前景广阔,但横亘在这个宏大历史任务面前的挑战依然多重而艰巨,其中最为不幸的是来自西方社会一些人对中国在非洲的战略意图的猜忌和误解,由此带来诸多不必要的资源损耗和纠纷,甚至潜在的冲突。考虑到中非合作可以被视为“一带一路”的缩影和试验场,如何在非洲问题上化解一些西方人的这些猜忌和误解,使其理性地认识和应对中国的非洲战略,不仅有利于中非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让中国在更大范围内与西方发达国家共同探索全球繁荣的新领域和新路径。

西方人的战略焦虑和认知误区

大量报告显示,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提升日益感到不安。从学术层面上看,西方的大量研究,无论是基于理论分析、经验观察,还是数据分析,都认可中国对非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承认中国的投资和援助方式事实上给了非洲国家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非洲国家有动力和能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有些研究也指出中国在非洲的基建使得西方国家的工业技术和资本得以在非洲物尽其用。

但是在舆论和政治层面上,中国对非洲的发展究竟是在改变非洲的命运还是在阻碍非洲长远发展(例如造成资源依附或产业单一化),显然不是造成西方人焦虑的关键所在。在很多对中国的批评的背后不难看出,最令西方人感到不安的是中国对非洲市场的快速占领和经济扩张背后可能具有的战略意图。在遥远的非洲投入如此巨大的资源,无视这个地区巨大的政治风险而持之以恒地开拓市场,以非常不同(甚至是“政治不正确”)的方式赢得当地政府的亲睐,既与非洲专制政权过从甚密,有时又在高风险(例如苏丹)或资源贫瘠(例如埃塞俄比亚)的非洲国家大量投资——中国的长远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这对西方在非洲甚至全球的主导地位意味着什么?

尽管缺乏严肃的学术成果的支持,但在一些西方人看来,中国资本背后的政治和战略倾向明显,利益复杂多样,目的深远,远非单纯的商业驱动可以解释。2017年7月中国军队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之后,部分西方人的这些猜测当然也变得似乎更有依据。

您已阅读21%(818字),剩余79%(309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