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

从美国苦战通胀看中国去杠杆

胡伟俊:债务问题困扰中国多年,因此近来去杠杠之役备受关注。历史上,美国也曾与通胀问题苦战十年,并最终取得了胜利,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债务问题困扰中国多年,因此近来去杠杠之役备受关注。历史上,美国也曾与通胀问题苦战十年,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美国战通胀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今天的去杠杆有不少参考价值。

从60年代末开始,通货膨胀成为美国经济最棘手的难题。为了降低通胀,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尝试过各种手段。69年至74年担任总统的尼克松,采取了管制价格的手段,但最后不得不放弃。74年开始担任总统的福特,号召老百姓少花钱多储蓄,同时努力压缩政府预算。但不论历任总统如何出招,通胀不但没有被驯服,反而越来越高。 直到1979年保罗•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采取了非常严厉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才最终得到遏制。

为什么通胀如此难对付呢?关键在于预期。如果人们预期明年通胀率是5%, 那么不论是劳动者的工资要求,还是企业的涨价行为,都会把这个涨价因素考虑进来,这时政府要管制物价是很困难的。比如政府不让石油公司涨价,而石油公司的成本受通胀推动继续上升,那么石油企业就会生产越高亏得越多,最后索性选择少生产。后果就是石油短缺,涨价压力进一步上升,最后倒逼政府放弃价格管制。

如果说对付通胀的核心在于打掉通胀预期,那么去杠杆的核心就在于打掉刚性兑付的预期。正是由于刚兑预期,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才能够吸引如此多的资金流入,导致其杠杆率节节上升。而民企没有刚兑,即使没有去杠杠的政策,民企的杠杆率过去几年也在下降。为什么去杠杆民企最受伤?正是因为金融机构相信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有刚兑,违约风险小于民企,所以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会首先减少对民企的借贷。不打破刚兑预期的去杠杠,就像不打破通胀预期的战通胀一样,很难真正取得成功。

您已阅读26%(677字),剩余74%(190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