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话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愿景和现实之间

胡敏、李昂:城市的绿色低碳化一直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如今,中国首批绿色低碳城市建设试点显现出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国政府计划将目前约54%的城市化率提升到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这意味着在未来15年,中国将有约3亿新增城市人口,相当于目前美国全国人口总和。这些新的城市居民希望在城市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与此同时,他们也将消耗大量能源。李克强总理说:“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但对很多能源气候研究者而言,城镇化是中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大挑战之一。

城市的绿色低碳化一直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2010年,国家发改委分两批确立42个低碳试点,其中36个是城市。新的发展阶段,亟需深度总结这些试点在过去5年中的成绩、经验、创新、教训,以提炼出可以指导所有城市低碳化的发展路径。

低碳城市试点有广泛的代表性。在选取过程中地域、经济模式、发展阶段,以及城市特点均有所考虑。入选城市中既有东部沿海国际大都市上海,也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如金昌这样的资源型城市;有经济特区深圳,也有革命老区延安。这些城市的人均GDP、人均碳排放差异极大。经济发达的深圳、苏州、广州,2010年人均GDP都在一万美元以上。人均GDP最低的如广元、赣州,仅约2000美元左右。由于城市的产业特点和核算口径不同,人均碳排放最高的金昌、济源和最低的温州、桂林等有数倍的差距。

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短期目标不是绝对低碳而是相对低碳,其衡量指标和发达国家城市有很大不同。这些城市仍然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还将在未来十年有大幅度增长。城市碳排放特征也与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根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中国能源组估算,这些城市的工业排放仍将超过城区总排放的半数以上。交通和建筑部门的碳排放相比而言仍处于较低水平,必将随生活水平提高而上升。

您已阅读22%(733字),剩余78%(256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