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专访《中华的故事》主持人

英国自由撰稿人崔莹:中国春节前后,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了六集的纪录片《中华的故事》,受到各方赞誉。我最近采访了这套纪录片的主持人迈克尔•伍德,请他谈了他拍摄这套纪录片的缘由、拍摄的历程以及他对西方媒体所塑造的“中国形象”的看法。

“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处异国他乡,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在春节期间,观看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的《中华的故事》也津津有味:面对行云流水的中国书法,主持人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解析杜牧的诗“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迈克尔•伍德徜徉在金华古村落小巷,讲述李清照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她如何流落到金华;迈克尔•伍德还拜访玄奘故里,为玄奘打抱不平,说玄奘几次申请许可证前往国外都被拒绝,然后只能偷偷去西天取经……这部6集纪录片生动、幽默,充满信息量,令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繁荣热闹的今天,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BBC的官网介绍,该片包括《祖先》、《丝绸之路和中国船舰》、《黄金时代》、《明朝》、《末代王朝》和《革命时代》,在片中,迈克尔•伍德开始了他的历史之旅,他探索中国的故事、中国人和中国的地貌,了解过去4000多年中国的独特性和中国的智慧是如何造就的。与之前BBC播出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中国的秘密》以及《中国是如何愚弄世界的》的风格完全不同,《中华的故事》对中国没有任何讥讽、嘲弄或指责,而是较中肯、客观地再现了中国的形象。海外学子和华人、华侨终于看到一部不再“黑”中国的纪录片,而这部纪录片也博得了英国观众的认可。爱丁堡大学天文系安迪•劳伦斯教授评价,“这部纪录片非常有意思,像是跟着主持人在中国旅行,我对第三集中提到的宋代科学家苏颂很感兴趣,很想去看看他发明的水运仪象台。”

这部纪录片的策划、撰稿人,也正是片中的主持人、67岁的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春节期间,在观看完《中华的故事》前三集后,我联系上正在伦敦的办公室忙于《中华的故事》第六集剪辑工作的迈克尔•伍德,趁他下午茶歇时间,对他进行了电话采访,了解他拍摄这套纪录片的缘由、拍摄的历程以及他对西方媒体所塑造的“中国形象”的看法。

1)活着的历史是亮点

纪录片的第一集名为《祖先》,片中,迈克尔•伍德在无锡参加一户秦姓人家的祭祖活动:中华秦观宗亲联谊会,并采访了秦观的三十三世孙秦家聪(Frank Ching),请他介绍寻根的经历。秦家聪也正是著作《秦氏千载史》(Ancestor)的作者。在这本书中,秦家聪从江南氏族祖先、宋朝著名诗人/词人秦观(秦少游)写起,一代一代写到民国第一批律师,即他的父亲。迈克尔•伍德拍摄的原则之一是从普通中国人和中国家庭的角度寻访各个历史时期在当今时代的投影,即通过中国的现在展现中国的历史,他认为“家族的故事就是国家的故事,我的想法不是去某个考古点展现历史,而是从家庭开始。这样的叙述方式可能会令很多人感到吃惊,因为他们期待的原本是中国的历史,但是我要拍的是活着的历史。故事的主角是现在的中国人,是他们的耐心和他们的创造力。”

您已阅读21%(1141字),剩余79%(437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