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

中美关系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中央党校陈建奇:中美谈判议题不仅局限于传统双边领域,而且将世界银行、G20等议题置于更突出位置。这既显示两国特殊之处,更突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已成焦点。

近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关系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外界期待看懂中美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注,“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一说法最初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结合此次访问来看,中美谈判议题不仅仅局限于金融、投资等传统双边领域,而且将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性金融体系、G20等多边治理平台、国际机构改革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置于更突出的位置。这既显示了中美两国的特殊之处,更突出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中美合作的焦点。

从历史上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是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谁拥有主导权,谁就可能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规则等领域拥有较高的话语权。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暴露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货币资本跨境流动管制、贸易保护主义等国际缺乏协调的内在问题,滋生了美国、德国、英国等大国竞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暴露了德国企图主导全球治理体系的野心,德国的战败促使其退出了参与全球继续竞争主导权的机会。然而,二战后在和平的条件下,英美大国之间通过国际协调建立了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这为当代社会传递了重要的信息,即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大国有可能通过国际协调而不是诉诸于战争等极端手段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中进行合作。

您已阅读23%(611字),剩余77%(206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