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

北京教育控人,可能是错的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傅蔚冈:非京籍子女入学需办理繁琐证件是典型的教育控人,但研究表明,北京师生比并不高,且北京城市病和人口规模无直接关系,规模效应才是城市化的应有之义。

非北京户籍的子女要在北京读小学,需要什么条件?从一位非京籍家长的经历来看,至少需要28个证件。

根据今年年初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5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的意见》,非京籍儿童入学提供“五证”的政策基本不变,具体细则由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细则让“五证”延伸出了N个证件。近日,一封家长的来信讲述了她身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故事,从父母身份证明证、父母工作证明文件,再到父母婚姻证明文件和家庭住宿证明文件,总计28个。

当我在朋友圈里发了这则《非京籍入学儿童审查:办齐28个证才有初审资格》的报道后,有朋友在如是评论:穷尽了所有阻挠入学的门槛。一语道出真相,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以不让非京籍子女在京接受教育为目的。而这又源于一个更伟大的目标,控制日益严峻的城市病——交通拥堵、空气污染,2014年北京市政府立下了军令状,要痛下决心遏制北京人口无序快速增长。据北京市副市长李士祥在今年两会期间的表态,北京要在2020年人口将控制在2300万,而且是要穷尽一切手段。按照很多专家的设想,如果北京人口减少,那么这些“城市病”就会自然而然减少。

也正是如此,自2013年开始,北京开始用各种手段来减少城市人口。首先是调整北京产业结构,将大量能容纳各种就业人口的“低端”产业迁出北京。比如说北京市动物园边上批发市场已经着手调整,没有了这个批发市场,那么周边地区的车流和人流自然会减少,交通就能通畅,这就是所谓的“以业控人”。其次是“以房控人”。加大对合租房,尤其是地下室居住人口的核查力度。如果没有了群租房和地下室,那么很多低端产业的就业者——也就是低收入群体自然会离开这座城市。

您已阅读23%(695字),剩余77%(226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