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

违约将成中国债市新常态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严弘:企业与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出现违约或违约预期,将是中国债券市场的新常态,也是一个逐渐有效的信用市场的正常态。

【编者按】随着中国经济下行以及债务重组,未来债市日渐重要,打破刚性兑付以及完善市场定价也成为中国金融监管重塑的重要一步。FT中文网对此持续关注,近期陆续推出《中国债市》专题,敬请关注。

2015年4月末,中国保定天威集团未能如期偿付所发行的15亿元中期票据的8550万元利息,成为首起国企债市违约的案例。继去年三月“11超日债”违约开创了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爆发的先河,已有数起债券风险凸显的情形,其中包括湘鄂债的本金违约,而还在发酵中的佳兆业集团债务的违约与重组也为房地产行业的信用风险带来了警示。

保定天威的违约是债市中潜在的刚性兑付预期被进一步打破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实则是可喜的发展。中国传统中的借债还钱天经地义的理念,加上固定收益市场中刚性兑付挥之不去的现象,使得信用市场的风险定价很不合理,造成了无风险利率高企难下,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资金配置、结构转型及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如今首例国企债券的违约,对债券市场消除对刚性兑付的预期、调整信用风险的定价机制有着积极的作用。事实上,债券市场对此次违约事件的反应波澜不惊,当天的债券指数更有上涨,表现出投资者对此类个体信用违约事件的心理预期和承受能力。

您已阅读22%(513字),剩余78%(180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