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政策创新四大领域

安永中国合伙人谭绮、吴俊: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各部门公布近90部法规文件,创新主要体现在投资准入和制度、金融和外汇管理、海关监管服务、税收政策和纳税环境。

【编者按】作为中国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成立于2013年9月29日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走过一年,各方反应不一。自贸区改革一方面备受各界关注,另一方面高期待如何落地亦饱受争议,对于改革进度快慢也有不同评价,其成败得失可谓关系全局,FT中文网近期推出自贸区专题,敬请关注。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大陆境内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2014年9月底迎来一周岁生日。一年来,上海自贸区28.78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内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入驻,新设企业比建区前已增加了一倍。根据中国金融信息网数据,截至2014年8月底,区内累计新设企业逾1.2万家,月均新设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比例也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继今年5月亚信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临上海自贸区考察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也再次来到上海自贸区考察调研。上海自贸区被寄予厚望,承担着作为中国经济深化改革探路者的主要任务,其开拓领域包主要括以下领域: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及完善法制保障等多项改革任务。在总体方案颁布实施的近一年时间里,中国各部委、上海市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已经正式公布了近90部法规文件,主要涉及投资准入及商业登记、外汇、金融、海关、质检、税务等方面,对于自贸区创新的步伐各界也有不同看法,其政策制度创新点主要体现什么领域呢? 未来改进空间何在呢?

您已阅读24%(613字),剩余76%(193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