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

东亚模式变革与地缘信任赤字

FT中文网撰稿人孙兴杰:东亚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已是必然,但地缘政治的挑战更为紧要,美国提供的地区安全产生裂缝,而新的安全格局遭遇地区信任赤字挑战。

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出席东亚的多边论坛,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因国内预算和债务僵局而缺席了这一多边外交峰会,由国务卿克里代表出席。有媒体认为,奥巴马的缺席成就了习近平的胜利时刻,此论言过其实,APEC峰会并非习奥会,更非中美间的零和博弈。而克里在演讲中一再重申,奥巴马的缺席不会动摇美国对亚洲再平衡战略的承诺,此地无银三百两,其实美国的承诺难以阻挡亚太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空间的重塑,由安全、财富、自由等价值诉求构成的“权力之球”的重心正在发生变化。

西太平洋的地缘空间正经历深刻的重组,与之相伴随的是东亚自主性与美国存在感之间的重新界定。东亚模式使东亚地区成为二战后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半个世纪之后,东亚模式面临新一轮的转型与调整。

东亚模式“换档”

APEC峰会、东亚峰会再加上TPP谈判,以及美日澳三边防长会晤,东亚地区的形势如在迷雾之中一般,既有的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单极”、“多极”等概念已经无法描述东亚的权力结构。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提出权力金字塔的说法,在塔尖是军事权力,美国一家独大;在中层是经济权力,呈现出多极竞争的态势;在底层则是包括跨国公司、NGO在内的多元主体并存。奈形象地描述了全球化时代斑驳的地缘图景,但缺乏动感,真实世界则更像一个圆球,各种权力与资源共存其中,但人们对安全、财富、自由与正义等价值的追求支配着这些资源与权力,这些价值诉求的排列决定了球的重心转换,进而推动着世界转向不同的方向。

东亚地区出现的“混沌”态势正是权力之球运转方向的重新定位。二战结束之后,除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之外东亚地区几乎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而全球13个维持长期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中多数分布在东亚地区。财富的追求是东亚诸国的主流价值诉求,在APEC峰会上,无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是印尼总统苏西洛都告知与会者本国经济增长前景良好。

您已阅读24%(781字),剩余76%(24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