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

“钱荒”:茶杯里的金融风暴?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中国经济在流动性战车上一路狂奔。此次“钱荒”成了一次标志性拐点,必将对中国金融市场甚至全球货币竞争格局形成深远影响。

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流动性无疑是金融的命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作为流动性载体,承担了全部社会财富的计价、交易和分配。进入信用货币时代后,金融资产逐渐替代实物资产成为财富的主要构成部分,流动性冲击成为左右资产价格甚至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每一次的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都意味着全社会乃至全球财富的一次再分配。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时间,中国经济在流动性战车上一路狂奔、无暇他顾,电闪雷鸣般地经历了发达市场上需要百年时间演化的经济货币化、资产资本化、资本泡沫化和泡沫全球化的全过程。1985-2012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决策者、监管者、投资者还有普通民众无一不瞠目结舌、目眩神迷。标志性的拐点已经出现——2013年6月,此次“钱荒”必将载入金融史册,并对中国金融市场甚至全球货币竞争格局形成深远影响。

乱局

市场似乎还没回过神来,6月里,美国和中国央行一起做了两次压力测试。6月6日端午节这周,仅仅是伯南克较明确地提示退出流动性超宽松货币环境的时刻表,全球主要市场,特别是其中的新兴市场部分,就经历一波狂跌,同时大幅下行击破120天半年线。套息交易反转,流动性从新兴经济体回撤。

6月20日这周,中国银行间市场出现高达30%的回购利率。两者之间诸多关联,简单的说,前者让后者雪上加霜。那么多季节性因素影响下,资金价格的上升是必然的,但在线压力测试的结果往往不可控,不过即便是两位数的资金价格,在以前的某个春节也都见过,但正是那次央行的安抚使得市场想当然的放松了警惕,一旦发现事与愿违,就开始过度反应,一时间险象环生,恐慌情绪导致价格迅速飙升。但30%确实过了,不排除某些市场交易有拉高价格同央行强行博弈,并逼迫其出手的嫌疑。这一事件具有世界级影响,它使得对中国情况略知皮毛的海外资本,以为又进入到了金融危机模式。全球市场逐个沿时区经历了“黑色星期四和星期一”(6月20日和24日),上证指数也一度梦回后鸦片战争时代的1849。大多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这两次压力测试的成绩是不合格的,特别是其中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

这一事件也说明,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加,特别是在增长部分的贡献份额的上升,以及其最大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和货币供应量,中国因素越来越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央行的话语权也在追赶全球最具权势的美联储。一直以来全球两大央行之间货币政策存在着高度的同步性,或者说由于一度采取汇率盯住和强制结售汇策略,中国的货币政策被迫跟随。还不清楚,一直被抱怨缺乏独立性的中国央行,是否已经愿意准备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和具有所必须的能力——这次压力测试表达了央行的意志,但肯定得到了决策层的背书。同时这也说明:保持同市场良好沟通和避免过度反应对中美货币当局来说,都是一件多么重要而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这也难怪,市场总是神神叨叨的。在看到测试结果不妙后,两边央行都开始试图温和圆场,有的动嘴有的动手。尽管最终都体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但被惩戒的市场参与者一定心有余悸。

您已阅读23%(1245字),剩余77%(420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