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管不管用?

FT专栏作家凯:在衰退时期通过量化宽松注入流动性,就像往一根漏水的水管里灌水,我们不清楚有多少水能流入实体经济、并发挥作用。

“量化宽松”一词最初于上世纪90年代在日本广泛使用,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准确定义。它描述了一种政策:央行从金融行业购买资产,而与常规货币政策不同的是,购买目标不局限于政府自己的债券。

虽然日本政府当年的量化宽松政策未能奏效,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Fed)、英国央行(BoE)和欧洲央行(ECB)都采取了这种政策。关于这一话题的著述不在少数,但很少谈及量化宽松的作用原理以及实际上是否奏效。

我从课本上学到,如果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供应充足,那么企业和家庭将获得廉价信贷,这将鼓励他们增加支出。但人们一直没有搞清楚的是,这一机制在衰退时是否奏效:不论流动性供应多么充足,神经处于紧张中的企业和家庭可能都不愿消费和投资。经济过热时宽松货币政策与通胀的关联性,远比经济萧条时两者的关联性明显。

您已阅读27%(343字),剩余73%(92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