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则横议

中国转型方案在历史中

天则经济研究所秋风:为了今天中国知识分子向往的政治目标,先贤已有百余年思考、探索,这是一笔最可贵的资源。回到现代史,才能找到当下中国转型之可行方案。

这个周末,在北大参加杜维明先生主持的“张君劢与现代中国”国际学术工作坊。来自台湾的汪荣祖、黄克武,江日新、孙善豪等教授,来自大陆的张汝伦、干春松、翁贺凯,来自香港大学法学院的陈弘毅等学者,共同探讨现代中国思想和政治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张君劢先生之思想。

但我敢确定,很多人,包括今天活跃的知识分子,未必清楚、甚至未必知道张君劢。在微博上,我谈到张君劢,章诒和先生善意地加上一句:他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的哥哥。在中国知识分子中,知道张幼仪的人,远远多过知道张君劢者。

这是一个悲剧,因为这一点,我有个不想的预感,当下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及社会精英,将无力应对自己身处的这个大转型时代所提出的重大问题。

张君劢有多重要?我不想讨论张君劢对于现代儒学之展开的重要意义,只想指出一个重要事实:张君劢是台湾现行中华民国宪法的主要定案人。

当然,这部宪法是乃是现代中国两三代先贤智慧之结晶:孙文确定基本框架;三十年代,孙科积极推动行宪准备,并由吴经熊先生执笔草成“五五宪草”;最后,到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上,国民党、中共与民盟各派代表共同审议相关条款,最后定稿。

您已阅读23%(473字),剩余77%(155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