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125周年

聚焦全球——FT的125年

历经百年变迁,FT的采编价值观一如既往:秉持自由的国际视野、不隶属任何党派、严格致力于发布权威的新闻和评论。金融出版物的生死取决于是否能提供可靠的信息。125年过去了,这条黄金准则仍然适用。

19世纪末期,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正在攀上权力巅峰。正如一名评论员所言,伦敦金融城是全球最大的商店、最大的仓库、大宗商品、黄金和证券最自由的交易市场、资本和信贷最大的经手人,也是全球领先的结算所。

然而,这里还少了点东西。尽管伦敦金融城傲视全球,它却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在此背景下,1884年《金融新闻》(Financial News)诞生,四年后,英国《金融时报》(FT)问世。后来,这两份报纸合并,构成了现代FT的核心和灵魂。

本月,FT庆祝创刊125周年。FT依然印刷成标志性的粉色版式(这是1893年想出来的营销点子),但其出版的新闻和观点现在是向全球读者实时呈现,并跨越多个平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桌面电脑。数字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内容的发行和组织方式,但FT的采编价值观一如既往——秉持自由的国际视野、不隶属任何党派、严格致力于发布权威的新闻和评论。确实,在信息充足的互联网时代,FT的简洁新闻风格、权威性及采编独立性是无价之宝。

对FT前100年的故事,讲述最为精彩的当属戴维•基纳斯顿(David Kynaston)所著的《英国〈金融时报〉:百年历史》(The Financial Times: A Centennial History)。之后的25年里,FT成为真正的全球性机构。1997-98年,FT勇敢地进军美国,同时依然甘居下风。5年后,在非典(Sars)爆发最为严重的时期,我们用粉色的报纸装裹香港的一栋摩天大楼——香港是我们进一步深入开拓亚洲市场的中转站。

人们对FT的海外尝试抱以坚定的乐观态度,这驳斥了英国正在优雅没落的观点。FT即便算不上是国宝,也已经成为出口上的成功。FT的高级编辑及运营高管比众多英国竞争对手领先一步认识到,我们的业务必须突破国内市场向外拓展,才能生存繁荣。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时间虽短,却值危急存亡之秋。FT决定于1979年在法兰克福开印,此举极具远见——但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开印刷业工会对舰队街(Fleet Street,英国新闻界的代称——译者注)的勒索。这个印刷点设在美因河畔,规模不大,由此开始,FT随后在全球建立了24个印刷点。国际版的发行量迅速超过了英国版。我们的视野开阔了,加强了我们原本一流的直觉,进一步发扬了FT最杰出的总编辑戈登•牛顿爵士(Sir Gordon Newton, 1949-73)留下的遗产。牛顿定义了FT的使命:影响那些在全球商界、金融界或公共事务领域做出决策、或者谋求影响决策的人。

您已阅读22%(1051字),剩余78%(373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