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新结构经济学”新在哪里?

中国经济学者赵洪春: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为廓清新自由主义与“华盛顿共识”政策药方的迷雾提供了可能,有潜力在更一般意义上讲清国家干预和市场机制的边界。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很早就对发展经济学的诸问题有了系统的思考。而且虽然没有很多数学模型,林教授仍能够把众多复杂现象熔于一炉。对于林教授去世界银行之前的思想,我想用四个词概括:“要素禀赋、自生能力、发展战略、中国奇迹。”在卸任世界银行副总裁后,林教授又进一步升华了相关的理论和政策建议,并且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这个新概念、新术语。

在对“新结构经济学”的解读中,已经有非常全面准确的评论,比如王勇博士的《“新结构经济学”的新见解》。这里不揣冒昧,谈一点儿我对“新结构经济学”在“发展思维”中的地位的理解,请诸位方家批评指正。

发展经济学,或者发展思维,是经济学中的一门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应用学科。从《新结构经济学》第一章中对其历史的简要回顾中可以发现,二次大战后的发展思维,在理论和实践上分别受到特定时代的主流经济学说和世界经济中对发展中国家有重要意义的发展经验的影响。

您已阅读20%(399字),剩余80%(157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