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林增长”命题:强政府+强市场

吉林大学学者孙兴杰:从经济史来看,林毅夫提出的发展经济学3.0版更贴近历史,市场并非自发产生,而是与政府共生的。强政府与强市场才是经济增长的制度保障。

从世界银行副行长的位子上卸任之后,林毅夫很快变成了财经界富有争议的人物,原因大抵来自于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未来20年,中国仍有潜力实现每年8%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对于这样的预测,与林毅夫教授“商榷”的学者不在少数,林毅夫也对各种质疑作出了回应,论辩双方的焦点在于中国经济增长向何处去。

林毅夫在《新结构主义经济学》中提出了“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为不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提供了六大步骤,核心在于在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之下发挥比较优势,进入增长轨道之中。反对者批评的焦点就在于政府的角色,依靠国家投资能实现经济增长吗?中国经济两个季度连续“破8”,尤其是第三季度低于“十二五”规划的7.5%的既定目标,如何实现经济的增长就成为焦点所在,出台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似乎不可行,2009年的四万亿及其连带的天量投资阻止了中国经济下滑,但是也带来了不少麻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林毅夫的预测才引起了非议。

面对非议与批评,林毅夫做了两点重要的回应: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以投资为主体;政府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换言之,政府在兑现增长潜力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从经济史的发展历程而言,林毅夫提出的发展经济学3.0版更贴近历史,市场并非自发产生的,而是与政府共生的。强政府与强市场才是经济增长的制度保障,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秘密所在。

您已阅读22%(564字),剩余78%(205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