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边缘

单位大院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在八十年代,一个没单位的人寸步难行。单位,即是你的人生堡垒,不但解决你的身份和生计,也为你及其家人的生老病死埋单。

【编者按】这是老愚的系列文章“回忆八十年代”的第一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如果从1980年算起,到1989年结束,正是我17岁到26岁的黄金岁月。那十年,考学,求学,找工作,成家,从关中平原到上海再落户北京,我度过了人生最大的变化期,从懵懂少年一变而为愤怒青年,跃入了波澜壮阔的命运之海。

从今天起,我想尝试回顾这段历史。

先从单位说起吧。

在那个年头,一个没单位的人寸步难行。单位,即是你的人生堡垒,不但解决你的身份和生计,也为你及其家人的生老病死埋单。

我的单位在北京一个幽深大院里。分配时,指导员将我分到了国家农垦局,在《中国农垦》杂志做编辑。中文系出身的,大都会做文学梦,因为那是最容易被自己抓住的一个玩意儿。两年后,我把自己塞进了一家

出版社的文学编辑室。

院子四周盖满平房,中间蹲伏着一座俄式大礼堂,花木繁多。从南门进去,得走好一段路,才能到简陋的办公室。

从老单位分出来的这个新单位,寄居于一栋二层俄式建筑为主体的小院落里,大楼坚实肃穆,颇像一座堡垒。一排拐角平房和从主楼接出来的会议室,围起一个小院子。里面有两株白杨树,高大挺拔,上面各挂了一只鸟巢,白天里鸟儿进进出出,带来一丝生气。当你仰起脖子窥视鸟巢时,便会有细碎的排泄物掉到脸上。

院子开门处,花木掩映着一间低矮的门房。一株风姿绰约的海棠,一丛丁香,一溜葡萄架。

您已阅读21%(558字),剩余79%(215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