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尚街

艺术品市场提前入冬?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马继东: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过去三年的增速是GDP的17倍与8倍。但今年上半年成交额跌幅惊人。这个泡沫要破裂了?

2012年上半年刚刚过去,已于上一年度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中国(据Artprice及欧洲艺术基金会统计),最新一季的艺术品市场表现究竟如何?

基于内地画廊、古玩城成交数据公布的滞后性,加之艺术博览会交易、艺术家自售或经纪人销售数据的隐晦虚实,因此,分析只能通过数据实时更新且占据中国艺术品交易重要份额的二级拍卖市场进行。

首先看4月初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尽管诞生了单价超过2亿港币并创下世界纪录的宋代汝窑瓷器,但20.39亿元人民币的总成交额相比去年同期(29.38亿元)下跌约三成;而5月末收官的香港佳士得春拍(22.22亿元),较去年同期收缩逾8亿元之多。作为纽约、伦敦之外,操作相对规范透明的全球第三大艺术品拍卖中心,这一具有区域风向标性质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自去年秋拍就开始释放的大盘震荡下跌信号。

至于内地,在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匡时等重要指标公司均已完成春季大拍的情况下,虽有刷新古籍拍卖世界纪录的过云楼藏书(2.162亿元)与创下画家个人拍卖世界纪录的李可染作品《万山红遍》(2.9325亿元)出现,但整体结果更不令人乐观,交易量锐减成为此间最明显的特征。其中,中国嘉德21.41亿元(另一数据源为20.6亿元)的成交总额还未达到去年同期(53.23亿元)的一半;北京保利30.31亿元的结果,相比2011年春拍(61.31亿元)下跌超过50%;北京匡时则由2011年春拍的约20亿元下滑至12.64亿元;而北京翰海9.44亿元成交总额同比跌幅将近62%。

您已阅读28%(650字),剩余72%(170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