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

茅于轼和自由主义的中国语境

中国内地撰稿人黄明涛:在当前中国情境中,真正值得探讨的命题是,市场经济与民营企业家阶层是否处于权贵资本与对毛时代平均主义之幻想的前后夹击中?

【编者按】茅于轼与薛涌先生在FT中文网就劳动、财富、自由主义等问题的争论,也得到了一些其他学人的参与,我们将发表其中的一些文章。本文作者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黄明涛(需注明的是,本文写于薛涌先生发表《敬答茅于轼先生:劳动是第一产权》之前)。FT中文网编辑部欢迎国内外学人就此议题继续发表意见。

茅于轼先生获颁弗里德曼奖,在当下颇具有象征意义。对一个徘徊在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与固化权贵资本主义这两难之间的中国而言,在公共话语中增加一点有关自由主义的内容是极为必要的。其实,当下所谓“左”与“右”的争议是个假命题,真正摆在中国面前的,是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的选择,而好的市场经济则毫无疑问要从对自由的相信与坚持开始。

先扯一点题外话。这次颁奖给茅于轼先生的加图研究所(Cato Institute)是一家致力于推进自由思想、理论与政策分析的独立研究机构,或者习惯所称的智库。“独立性”是很重要的概念。正如加图研究所在其官网上介绍的,超越党派性并提供独立的视角是其始终坚持的研究原则,因此其资金来源是与美国政府无关的,而是依赖范围广阔的社会捐赠。“加图”这个名字或许对中国人来讲还不太熟悉,但是18世纪一本名为《加图来信》(Cato’s Letters:Or, Essays on Liberty, Civil and Religious, and Other Important Subjects)的论文集则是影响了美国建国一代伟人的精神导师式的著作,这本书(实际上是John Trenchard和Thomas Gordon两个英国人于18世纪上半叶所发表的一系列政论文章的合集)所系统阐述的以维护个人自由权利和有限政府等为中心的古典自由主义政治理念,是几十年后北美革命与美国联邦宪法精神的滥觞。加图研究所愿意以加图来命名,彰显了其推荐自由之理念的志愿。

您已阅读31%(782字),剩余69%(176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