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转型的显微镜观察

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张涛: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两个排头兵——代表资本的浙江和代表劳动力的广东——已出现增长乏力症状,它们的走向对中国经济转型有着启示意义。

2012年一季度中国GDP环比增速为1.8%,相应环比折年率出现罕见的连续两个季度低于8%,已经下滑至7.4%,成为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最差的季度数据(2008年4季度GDP的环比折年率曾跌至4.3%,但随后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之下,迅速回升)。

对于罕见的经济数据,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坊间,均认为增速的放缓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而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7.5%的经济增长目标来看,也显示了中国宏观层对于放缓经济增速的明确,因为就在2010年4月1日《求是》杂志刊登的温家宝总理《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的撰文中,还在强调“从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劳动力供求状况看,经济增长只有保持在8%左右,才能保持就业的基本稳定,低了就会出问题。”由此可见,自“九五计划”首次明确提出“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以来”,呼喊了30多年的经济转型如今已到了临门一脚的阶段,而这一脚究竟如何踢出就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如果说中国经济走过的30年高速增长之路,是缘于人口红利、制度性变革、全球化扩展等因素共同推动下的,中国后发优势的逐渐释放;而始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则首先打破了中国既有经济运行模式的外部条件,随后又加速催化了内部结构性矛盾,而近期包括温州民间融资危机、深圳的负增长、京、沪、穗、渝等城市财政收入的负增长在内的局部异变,则更直观地映射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难题,因为这些发生异变的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的排头兵。如今排头兵却出现了“体力不支”的征兆,就好比足球比赛经过一系列传切配合后,要临门一脚之时,却发现找不到前锋。

您已阅读23%(672字),剩余77%(218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