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书虫

左右之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连清川:中国当下的左右之争,有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排他与暴戾。在我看来,左右在国外各自的定位更加明晰,而在国内经常模糊难辨。

每隔几年时间,中国便会周期性地陷入一种争论之中。官方表述几乎对此毫无所动,然而民间知识界与社会群体之间,总是沸反盈天,各有“中国向何处去”的豪迈与自信。这便是带有强烈意识形态的左右之争。所谓的左,基本上是以恢复社会主义这一制度的尊严与道路作为底色,间以建国以来历史与领袖的褒赞的思潮;所谓右,基本上是以自由主义作为前驱,兼谈法律制度的建设与人道主义的施行。

从以往的多次潮流来看,基本上不多久这些争论便烟消云散,转而进入隐性的暗中较劲,酝酿下一次的大型争论,屡试不爽。

自今年来,由于微博的大行其道,争论乃转移战场,语言攻击日益炽热,双方互盖帽子,各路人马纷沓上演,恍惚之间令人有言论已然自由的假象。左派被冠以“五毛党”等名头,而右派则被讥为“带路党”“美分党”等,唇枪舌剑,未曾稍停。各路人马均有领军人物,左派如孔庆东、司马南和染香等,右派如秦晖、王小山、老榕等。如今,五毛党大战带路党已经成为微博上的一个常态,并且逐渐开始转向线下。左右之争成了中国最大规模的行为艺术。

中国的左右之争,究其根基,当然远非微博上的骂战与行为艺术,而当真乃是两派各自忧国忧民的人士,对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根本之争。早在1998年,曾经任职《人民日报》的马立诚就出版过《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披露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始在上层与下层之间的左右思想辩论及其对于中国道路的影响,引发社会讨论狂潮。只是未曾料到的是经历10多年之后,左右之争既未见消停,亦未见结论,反而有更加炽热之势。

您已阅读23%(633字),剩余77%(214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