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札记

媒体札记:革命百年之后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一周以来中国社会对辛亥百年的回顾中,取向差异不仅体现在官方与网络舆论场之间,也体现在由民间意见领袖掌握麦克风的媒体渠道中。

(2011年10月14日)

连《南方日报》都决定放弃刊登新华社播发的胡锦涛致辞画面,勇于把封面主图留给江泽民与其握手微笑的中新社图片(这显然违反相关刊发规定)——对很多津津乐道于中南海密室政治的观众来说,10月9日中国官方高调举办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大会中最重要的新闻细节是:中国共产党前任总书记、第三代领导核心现身出席,虽然在电视直播画面中他需要工作人员搀扶落座,但毕竟这是江泽民在百天前离世传闻一度甚嚣尘上后的首度公开亮相。

在不能更改通稿原文的情形下,市场化媒体便着重通过“胡锦涛江泽民出席”的小标题传达讯息,但毕竟不是每一份省委机关报都选择广东人的办报思路,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以及绝多大数官办地方党报的头版上,标准处理方式仍然是以大字摘要向民众传达:“胡锦涛强调,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开启民族复兴的百年征程——写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此前一日,中共中央机关报就已经动用最高规格的“任仲平”来为总书记“复兴”论打好前站。根据这篇占据头版三分之一篇幅的7000字论述,“辛亥革命让‘朕即国家’的时代成为历史,标志着中国由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闭关锁国、王权体系十分牢固的传统社会,转向以民主共和制度为主体的现代社会轨道……辛亥革命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为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社会条件。”

胡锦涛讲话中那句“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也是一字不易地由《人民日报》提前宣布:“认识到这一点(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选择能有效集结最广大社会力量、保障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任仲平”长文中,至少有以下段落是得到时下自由民主派赞同的:“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的君王,注定无法彻底自革其命。在‘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的私念下,清王朝的所谓政治转型,跳不出维护皇权统治和挽救君主制度的框框。‘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比起另一个正在隆重纪念的省份--湖北,身处广东的媒体人恐怕才真的算是“敢为天下先”。继10月9日强调“纪念,是为了前行”后,《南方日报》意犹未尽,10月10日再说一遍“纪念,绝不仅仅是为了回首”,其间便引那句来自胡适的名言:“‘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不抛弃不放弃,才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

作为子报,《南方都市报》更有空间,在把胡江握手的图片放在封面、用橙红色头条宣布“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成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目标”的胡锦涛讲话重点后,主事者允许10日社论连呼两声“辛亥!辛亥!”:“在分水岭之前,是三千年来‘朕即国家’的反民主大传统;在分水岭之后,又绵延三、四十年蒋氏大权独揽的伪民主小传统。恰恰是在这样的两段历史当中,辛亥革命关于造共和赋民权的理想与热望,才尤显真切与赤诚,才尤显珍贵与高度……60年未必成为一个周期,100年也只怕不足以作终极总结。但两岸多有共鸣者,那些对伟大民族复兴有信心、对现代文明存信仰的基因,看似脆弱,却蓬勃向上,顽强生长。”

两岸共鸣何在?网络活跃分子们早已通晓中共官方的辛亥革命解读思路,他们现在除了感叹301医院的高超技术,就是乐于传播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的同题讲话,尤其是其间那些“自由、民主、均富”的关键词。无法刊登马总统讲话全文,凤凰网转摘其间语录:“他指出辛亥革命是两岸共同的记忆,他期许大陆和台湾能够求同存异、互助发展、持续和平。”而后,则是国台办回应:“发言人杨毅就马英九‘双十’谈话回答记者提问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尽管各方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但其重要的共同点就是振兴中华。”

您已阅读22%(1751字),剩余78%(629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