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事

中欧精神?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昔日的中欧因为身份的困惑,因为反抗的需求,因为始终弥漫的不安全感,造就了一种充分的自省意识,总要追问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米兰•昆德拉必不喜欢中国知识分子对他的政治化解读,在他看来,这无异于宣判一个作家的死刑。作家不再是个说故事的人,而变成了标语与口号的俘虏。流亡法国后,他刻意回避“异议作家”的身份,他用法语写作,想创造一个新身份。

他更不会接受对“中欧”、“东欧”这两个概念的含混用法。他会坚定地认定自己,还有之前提到的亚当•米奇尼克、哈维尔,是中欧作家。这个中欧恰好处于欧洲地理上的中间,是一个边界模糊、由很多小民族共同组成的地区,波兰、捷克、匈牙利是其中三个最重要的国家。而东欧,更应该指向俄国,它们是一个更远离文明的区域,一个野蛮的东方。这文明,是西欧代表的西方文明。

中欧的悲剧在于,它在地理上处于中间,在文化上是从属于西方,而在政治上却属于东方。“我所称的中欧的这种矛盾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三十五年来欧洲的戏剧主要集中于此地:一九五六年的伟大匈牙利革命及随后的镇压,一九六八年的布拉格之春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被苏侵占,波兰在一九五六、一九六八和一九八零年的起义。”昆德拉在《中欧的悲剧》中写道。

文章先后发表在法语与英语的重要杂志上,引发了热烈的争议。这是一九八三年,世界似乎仍绝望地被划分为两种制度之间。尽管卷入了阿富汗,苏联帝国仍没表现出任何即将崩溃的迹象。

您已阅读21%(526字),剩余79%(201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