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者

信贷助推中国国企利润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中国国企长期以来靠信贷优惠获得超额利润。如果国企支付按私企标准计算的利率,这部分利润就消失了。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分红比例的话题,一直是讨论的焦点。笔者想提出的问题是,国有企业是否应该分红和分红比例的多少的问题需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这就是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真实么?

这个问题的提出似乎有些莫名,企业获得的利润,是通过自身的经营和管理获得的,国企的管理者们肯定也觉得有些委屈,当年国企大面积亏损时,被广泛地批评,现在国企“咸鱼翻身”了,却仍然被指责。

国企经营者们的委屈当然可以理解,但事实上,笔者希望提出的问题是,国企的经营成本之一的信贷成本是否被“合理计算”?在“合理”计算了成本后,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是否还会那么高呢?

很多事实表明,中国国企似乎能够相对容易、并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银行的信贷资源,这意味着国企从银行获得了“补贴”,如果这部分利润以红利的形式返还给股东,那么也意味着银行的利益受到了牺牲。从金融学的原理来考虑,债权人利益应该优先于股东权益,因此,银行的利益应该首先被保障。同时,如果牺牲银行的应得权益,其实也可能带来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当然,也会有很多人提出,银行本身的最大股东也是政府,因此,这不过是“左口袋”和“右口袋”的游戏,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思维仍然是一种非市场化的思维。通过重申债权人--政府或个人—的权力,将改善整个中国市场的信用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笔者认为,中国国企应该先向银行支付“合理”的信贷成本后,再向以政府为代表的国有股东们分配红利。

您已阅读39%(592字),剩余61%(93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