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被遗忘的香港土地制度

FT亚洲版主编皮林:香港政府不愿增加经常性支出,却向每位成年市民派发6000港元。这一举动引起一片抗议。问题的根源在于香港一成不变的土地政策。

在中国偏居一隅的弹丸之地——香港,政府仍允许民众在麦当劳(McDonald’s)餐厅外自由集会。3月6日,就有数千人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财政预算案的内容。但与希腊和爱尔兰的抗议者不同,香港民众并不是抱怨政府因高额赤字而被迫削减公共服务支出。相反,令他们感到愤怒的,是政府处置庞大财政盈余的方案:向每位成年市民派发6000港元,约合770美元。

香港民众相当理性,不愿就这样被政府收买。许多人担心,发钱会推高本已攀升至4.5%的通胀率——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John Tsang)认为,通胀是香港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此次发钱的本意是平抚公众对于政府拥有庞大盈余、却异常吝啬的怒气,而对曾俊华而言,这却是一次令人尴尬的政策大掉头。香港政府2010至2011年度财政支出3040亿港元,财政盈余713亿港元,较上年170亿港元的盈余高出3倍。许多人不禁想知道,政府是不能够更明智地花掉这笔钱,还是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聚敛这么多收入。

您已阅读23%(410字),剩余77%(136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