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

春节回家的路为何这么难?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信海光:多年以来,春运的问题一直是“票难买”,而今年又出现了“票太贵”的问题,票价高昂成了妨碍中国人回家团聚的一大门槛。

虽然1月19日开始才是春运,但是回家的车票话题已经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焦点。25亿多人的春节大迁徙,使得“春运”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词汇——不敏感都难。

几天前,位于上海的《东方早报》报道,重庆人熊良山1989年来沪工作,至今22年,起初每年春节乘轮船回家过年。1998年轮船停开后,一直到2010年12年的时间内,熊良山夫妇仅在2002年想孩子想到寝食难安时回家一趟,以至于2008年儿子来沪看望父母时,熊良山夫妇竟然认错了人。 “哪有人不想家啊,不回去总有不回去的难处。”熊良山说。

按媒体报道,使熊良山夫妇不能返家的难处主要是两个成本,一是金钱成本:火车票231元+16元+吃饭20元+转大巴车69元=336元;再就是时间成本:火车31个小时+1个小时大巴车=32个小时,排队10小时。

如果我是熊良山的乡亲长辈,我就要好好说道说道这两口子,所谓亲情大如山,尽管回家很艰难,票也不好买,但春节回不了家,平时总能回家吧。因为行路难而多年不敢回家,这对夫妇做得有点过了,在反映农民工春节返乡难这个话题上,媒体选择的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了。

尽管熊良山的例子有点极端,但它却反映出中国春运的一种新趋势: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大发展,税收持续增长,铁路里程不断加长,车速也一直在提高,但每年春运的紧张形势,却似乎并未随之缓解,老百姓的返家路甚至有越来越难的倾向。

您已阅读21%(570字),剩余79%(219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