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

中国新冠疫情冬季防控的十个问题

叶胜舟:春运数以亿计人次的密集流动,必然给寒冬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梳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至少有十个。

入冬以来,中国多地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三周尚无平息迹象。2020年12月,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2例,比11月的59例猛增106.78%。2021年1月1日至3日,全国又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9例、无症状感染17例。

冬季疫情反弹点多面广。截至1月4日18时,全国虽无高风险地区,但中风险地区有45个,其中北京市7个(朝阳区1个、顺义区6个)、辽宁省最多32个(大连市16个、沈阳市16个)、黑龙江省6个(均在黑河市)。

1月28日至3月8日,中国即将进入一年一度为期四十天的春运,数以亿计人次的密集流动,必然给寒冬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梳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至少有十个。

问题一:入境防护未实现完整闭环

2020年12月30日,北京市CDC通报,初步判断顺义区感染源为1例印度尼西亚入境的无症状感染者。1月3日,大连市卫健委称,大连本轮疫情来源初步判定,5名码头工人搬运俄罗斯籍货轮上的新冠病毒阳性散装货品。

此前上海浦东机场货运区首例确诊的感染源,判断来自北美的航空集装器,也是首次确定“物传人”。沈阳此轮疫情首例病患67岁尹某某是韩国返沈人员。成都郫都区疫情源头是尼泊尔境外输入病例。

病毒来源均指向境外,同时表明入境防护存在重大隐患,口岸、隔离点的人员和物品没有形成完整的闭环。以成都为例,隔离点工作人员未按规范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存放点,首发病例可能因接触隔离点的垃圾导致感染;以上海、大连为例,工作人员自身防护不严密,接触了境外带病毒阳性货物导致感染。

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中国今年冬季特别冷,进口货物相当于全部、全程冷链。口岸、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接触人员都有“物传人”的高风险,感染病毒之后再通过“人传人”扩散,疫情防控难度更大。

有的病例至今源头不明。例如北京12月24日报告的西城无症状感染者、12月23日离境至韩国的无症状感染者,感染来源仍在调查。如果有更多来源不明,必然又是大麻烦。

问题二:入境隔离14天不够

以武汉市和湖北省2020年3月18日本土新增确诊首次清零为标志,中国几乎阻断本土新冠病例。此后各地零星反弹,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测序结果,几乎来源于境外的人或物。此轮冬季反弹也不例外。

目前各个口岸对入境人员的强制医学隔离按国际惯例14天。去年夏季已有零星报告,14天隔离期内多次核酸检测阴性,14天后解除隔离,自由活动几天后才检测出阳性。沈阳此轮疫情反弹的首个病例尹某某,2020年11月29日入境后两次核酸、一次抗体检测均阴性,12月13日解除隔离十天后,23日才确诊。

多地出现超级传染者,快速传播。沈阳尹某某已1传21例;大连金某通过一次家庭聚会造成11人全部感染,此后又造成33人感染。

您已阅读21%(1107字),剩余79%(423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