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后危机时代中国别无选择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罗奇:中国必需把本国13亿消费者转变为内部增长的主要来源,否则从西方吹来的盘旋不去的后危机逆风,就会削弱中国的增长动力。

亚洲成功度过了2008-09年的全球危机。作为过去3年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业务的主席,我有幸亲自见证了亚洲这种非凡的适应能力。在如今即将返回美国之际,我感到有三个经验教训非常引人注目。

首先,亚洲很好地汲取了1997-98年地区危机的沉痛教训。那场危机主要源于亚洲易于遭受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的冲击。亚洲各国外汇储备匮乏,短期外债过多,实施刚性的汇率盯住制度,因此在热钱开始逃离之际,几乎没有幸免于难的机会。当泰国倒下的时候,印度尼西亚、韩国、台湾以及发展中亚洲的其它大部分地区也很快陷入了危机。

相比之下,对亚洲而言,最近这场危机主要是一场外部需求冲击。2009年全球商品贸易前所未有地下滑了11.8%,严重打击了这个出口主导型地区。亚洲各地无一幸免,要么陷入严重衰退,例如日本、台湾、马来西亚和泰国,要么经济大幅滑坡,例如中国、印度和韩国。但亚洲在两次危机期间的外汇储备积累——从1998年的不到1万亿美元至2009年的近5万亿美元——使其免于遭受了雷曼兄弟(Lehman)破产后的金融动荡。

您已阅读26%(457字),剩余74%(132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