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纾困

金融纾困必须“下不为例”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我仍然认为对金融体系纾困好过不纾困。但这种举一国之力拯救一个行业的做法,只能偶尔为之。

一年前金融恐慌最严重的时候,全球渴望金融业盈利并恢复信心。现在世界如愿以偿,但却憎恨其所得。在失业率飙升、无数人的希望破灭之际,金融业的幸存者蓬勃发展,甚至还重新发放奖金。政策制定者进行了一次浮士德式的交易。成功感觉像是失败。

然而毕竟是取得了成功。银行的市值大幅恢复。这不仅表明了市场对银行未来的信心;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中所指出的,市值回升使银行能够进行必要的融资,尤其是在欧元区。

此次复苏并非偶然。当央行几乎免费提供资金,风险资产价格回升,竞争对手消失或被削弱时,赚钱对于幸存的强大金融机构来说相对简单。随着盈利复苏,奖金发放还会遥远吗?当然不会。最近,总部位于伦敦的经济学和商业研究中心在简报中指出,今年伦敦金融城的奖金水平将增长50%,尽管仍较2007年水平低40%。

然而很少有人希望为这种成功邀功。政策制定者不愿声称由于自己的努力,幸存下来的银行家将会购买豪宅,而普通人则担忧自己的工作和住房,并面临数十年的财政紧缩。看到金融家(历史上最慷慨的公共纾困的受益者)恢复过去的做法,与其说让人嫉妒,不如说让人郁闷和愤慨。许多人想知道,为何市场规则用到那些并未引起灾难的无辜者身上时,最为无情?

您已阅读25%(550字),剩余75%(169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