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话

破解北京交通困境

克鲁特齐格为环境网站“中外对话”撰稿:北京人口为全国的百分之一,汽车数量却占全国十分之一。结果,交通拥堵已经不限于早晚两个高峰。一句话,北京现在的交通就是一场恶梦。

交通造成的排放要占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将近四分之一,但和电力部门比起来,这里的减缓行动还几乎为零。更糟糕的是,交通排放的增长速度比任何其他部门都要快。在这个灾难性的增长中,具有标志意义的就是中国机动车的增长。30年前,北京的机动车还不到10万辆,而如今已经超过360万辆。

对于历史上累积的排放,经合组织国家负的责任当然要比中国大得多,也没有谁打算剥夺中国人民购买私家车的梦想。但是,中国还是有充分的理由去抵制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后果将带来严重的威胁。举个例子,中国的供水严重依赖正在迅速缩小的喜玛拉雅冰川。问题已经不限于气候变化: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交通的机动化都给人民带来了迫在眉睫的危险。

北京的人口只有全国的百分之一,汽车数量却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结果,北京各主干道的交通拥堵已经不限于早晚两个高峰。被堵的不仅是小轿车,人满为患的公共汽车也一样,通勤的人们每天在路上要花好几个小时。空气污染造成了哮喘和肺癌的多发。北京市每年有一千多人死于汽车交通事故,这进一步降低了人们骑自行车的积极性。实际上,自行车是最适合中国城市情况的环保交通方式,直到最近也还是最普遍的手段。然而,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被都被主干道的滚滚汽车流和物理障碍所阻。一句话,北京现在的交通就是一场恶梦。

您已阅读21%(534字),剩余79%(200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