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不必总对立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西蒙•伦敦:美国企业与工会谈判总是硬碰硬,不是大幅削减员工福利,就是企业破产。有没有其它选择?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有一个观点很正确:由谁来享受经营状况良好时的成果,由谁来承担生意不景气时的代价,在这方面,劳资双方之间的争斗似乎永无休止。这一点在季度经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在国民收入的每一个千分点上,工资和利润都展开激烈的争夺。相关新闻也印证了这一点:德尔福(Delphi)和德尔塔航空(Delta Air Lines)等公司要求大幅削减工人工资和养老金。如果劳工拒绝合作呢?那么公司就有缩编、破产或清算之虞。

诚然,这些公司必须削减成本以重获竞争力。除非投资者相信能够获得可观回报,否则就不会提供资金。不过,大多数管理班子在此种情况下采取了“把枪顶在脑门上”的谈判方式,想象力之缺乏,令人惊讶。以马克思式的阶级对立方式对待工人可能是可以降低成本结构,但必须考虑到这种作法对企业中涉及到人的因素(士气、文化和信任) 的影响。

还有另外的一种方式:把相当一部分企业股份提供给员工,而不是要求他们要么牺牲未来福利,要么走人。

您已阅读21%(418字),剩余79%(161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