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教训

《中国经济季刊》:中国公司海外收购屡屡受挫,政府和企业含糊不清的关系是其致命伤。一些海外企业搞不懂,国企究竟是自主企业,还是国家政策的工具。

华盛顿的贸易保护主义者现在可以松口气了,因为中国国有企业——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CNOOC)和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Haier)已放弃并购两家知名美国公司的努力。仔细总结这一事件的经验教训,我们应可以从中受益。

给外部世界的主要教训是,中国政府和它的企业不是可怕的巨无霸。给中国的主要教训则是,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不透明的关系,对中国创建跨国企业的目标将是一个严重而且可能致命的障碍。

外国媒体的报道往往把中国政府描述为一个专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对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揽。从这个观点来看,中国国有企业不过是受有无上全力的北京主子指使的卒子。这种看法帮助形成了眼下在华盛顿流行的中国威胁论。

但这种看法存在严重缺陷。实际上,中国政府内部都各自为政——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是如此:它们各自的计划存在竞争,还常常发生冲突;在中央一级的不同政府机构与政治派系之间也是如此。“国有”企业并非由某个单一的权力机构控制,对其命令无条件执行,它们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机构控制,而中国政府内存在数以千计这样彼此斗争的机构。

您已阅读21%(441字),剩余79%(165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