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经济人

徐瑾书单:大历史中的货币博弈

徐瑾:货币天然是金银,不过古代钱币主流是青铜。为何在货币博弈中青铜成功,金银失败?无论货币还是金融商业,始终离不开权力之手的翻云弄雨。

宏观经济学鼻祖凯恩斯曾经说,如果以货币为线索,重新撰写经济史将非常激动人心。从这个意义而言,任何历史都值得用货币史重新写一遍。

马克思曾经说“货币天然是金银”,不过中国古代钱币主流是铜钱。在先秦货币货币博弈中,有一个重要问题难以回避,即在货币博弈中,为何青铜成功,而黄金白银会失败。或者说,东西方为何走上不同的货币路径?用青铜的世界和用金银币的世界,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博弈与竞争,二者不仅不属于一个世界,而且充满了竞争和对抗。青年学者刘三解的新作《青铜资本》就是从货币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从商周到秦汉的历史,值得一读。

距离现在的两千多年,货币理论已经初具形貌。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诸多学科的奠基人,他迄今为止仍旧被视为影响最大人物,原因就在于他理性而系统地论述论证人类思想当时所能到达的诸多事物。货币也在其中。货币在他那里首先是一种是商品,其交换行为的便利促使了其成为交换媒介。在这样的情况下,金银的脱颖胜出几乎不证自明,它自带稳定价值又方便携带。亚里斯多德的思路启发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若干经济学家,也可以说马克思的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肇因于此,都可以称之为“货币商品论”或者“货币金属论”。

对比之下,亚里斯多德的老师柏拉图似乎更中意另外一种模式。他不仅反对用金钱,而且认为国内货币到国外是无用的,可见货币价值和其材质贵贱高低无关,货币是一个“符号”。这种思路可以说与后来的凯恩斯一脉相承,凯恩斯认为货币本质之一就是债务、物价与一般购买力的记账货币(money of account),也被称为“货币名目论”。这种观点在之前很可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对于今天处于信用货币体系下的我们,这种观点更习以为常或者说更好理解,甚至可见说是现代货币理论的先驱,是超越时代的存在。

您已阅读25%(753字),剩余75%(225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