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香港应该将债务重组再一次提上立法议程

恒大等数家开发商在香港收到了清盘令,而清盘经常被形容为“核选项”、双输局面,律师们认为应该有其他选项来解决债务问题。

今年1月出现了罕见的一幕,记者、企业顾问和重组专家挤满了香港一间法庭,出席恒大(Evergrande)清盘听证会,法官陈静芬(Linda Chan)当堂宣布“适可而止”,并下达了清盘令。

这起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案件涉及中国昔日销售额最大、背上逾3000亿美元债务的房地产开发商,它使香港解决债务问题的法律框架重新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自从中国房地产危机在2021年拉开序幕以来,已经有20多家中国内地开发商在香港面临清盘呈请,其中至少有5家被香港法官下了清盘令。

这对任何当事方都不是大好的结局。这些清盘法庭程序经常被律师们形容为“核选项”、双输局面,债权人一般收不回多少资金,甚至落得两手空空。而且这些程序可能会耗上好几个月。

您已阅读20%(310字),剩余80%(123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