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

怎么挽救自家的“学渣”孩子?

徐海娜:“学渣”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真的会辍学。有的辗转于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和心理咨询室之间,还是不能挽救。那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先声明一下,这里用的所谓“学渣”一词是指大家对自家学习不好的孩子的一种谦称、揶揄或者自嘲,父母有时可以用这个词来指自家孩子,但不能用这个词来说别人家的孩子。有些词语是不是贬义和带有歧视性,主要看身份和语境。“学渣”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真的会辍学。有的辗转于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和心理咨询室之间,还是不能挽救。那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我们到底该如何挽救所谓“学渣”呢?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加拿大陪读妈妈写的陪读经历,她说自己的女儿是个“资深差生”,后来虽然带到了加拿大,遇到的都是宽容和温柔的老师,但依旧是个“学渣”,甚至常常不想上学,但后来,孩子还是发生了改变,开始一改往日情形,奋起努力了!她说这都归功于“宽师”(她用于指与“严师”相对而言的那种以鼓励赞美为主的老师)。但是从她洋洋洒洒的叙述中,我发现孩子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或者说那个转折点并不在于此,因为即使是到了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许多年,她的女儿依然无法改变,甚至老师带着甜甜圈上门家访也改观不大。那么,那个转折点在哪里呢?

那个万字长文要看到最后才知道,一切起源于这位陪读妈妈的邻居给她介绍了一个退休的心理医生。那位心理医生了解完她女儿的情况后,还到她女儿的学校去见学校老师和相关人员,包括补习老师,调查和收集意见。收集完资料后,这位退休医生又给正在执业的心理医生写了信,让这个孩子接受了测评,最后得出结论:“这个孩子真的有注意力缺陷症”。然后医生就开出诊断证明,以及处方了相应的药物。学校也据此调整了对这个孩子的教学和考试。心理医生对这个妈妈说:“注意力涣散的孩子,就是没法遵守时间。她会反复催促自己,想要推动自己,但无能为力。她像是睡在一个深深的洞里,没法爬出来。催她,吼她,憎恨她,惩罚她,都没法改变这个事实。只有支持她,鼓励她,她才能爬出来。”

您已阅读28%(759字),剩余72%(195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