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之乡

对话梁鸿:写作是书写喜怒哀乐,而不是审视他人

专注于书写中国乡土的梁鸿认为,中国的乡村并不是一片特殊的土地,她期待人们将农民当做普通群体来看待,而不是将他们视为一种“病症”或者社会问题。

受英国查思出版社的邀约,我于今年的十月份在伦敦主持了作家“刘震云和梁鸿的英国读者见面会”。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梁鸿的作品,所以我花了相当的时间做了一番准备。

我首先读的是她的小说集《神圣家族》,这部作品的英文版于2021年12月获得了英国的 “Pen Translates Award” (笔友翻译奖), 然后是粗略地通读了她的“梁庄系列”。是梁庄系列奠定了她在文坛的位置,也更让她成为一个让人关注的公众人物。

在读“梁庄系列”的时候,我不仅被她讲述的梁庄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对她的敬佩之心也油然而生。正像梁鸿自己说的,当她决定回到梁庄观察这片她曾经非常熟悉的土地时,她才发现其实她并不正真地了解它,也不曾真正地关注过它。

的确,尽管中国的乡村地域博大,我们对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也不陌生,而且在我们居住的城市中遭遇乡村并不困难,但除了一些肤浅的同情之外,有多少人曾经真正地关注过他们,真正地看见他们?我知道,我也没有。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她的那种原始的冲动和巨大的热情,在她的采访和记录里,在她看似冷静的描述中不经意地流露,让读者也感同身受,对那片土地上的人民充满理解和喜爱,也充满同情和敬佩。

无论是虚构的“吴镇”,还是真实的“梁庄”,也无论是真实的梁庄人,还是虚构的吴镇人,他们相互交织,勇敢地面对着中国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带给他们的种种困惑和难题,让我真正地“听到”了他们,“看见”了他们……

有了这近一个月的精神准备,以及对她在各个媒体里的影像资料的了解,我已经不觉得梁鸿陌生了,反而,我对我们的相遇充满了期待。

10月18日在伦敦中国城的“China Exchange,当我第一次见到她。我们没说上两句话,就上台开始了对谈,一路畅谈。梁鸿自然淳朴,让我的提问随意而放松。伦敦是他们英国之行的第六个城市,而且第二天她就要飞回北京,紧张的旅程并没有把倦意写在她的脸上。

您已阅读21%(783字),剩余79%(286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