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上海艺术季:设计为何总要为艺术“暖场”?

郑静:艺术与设计存在交集,也各具个性,二者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在艺博会上呈现及共存,其实是个很难理清的课题。

今年是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第十年,规模最大,场馆最多。除了常规的AB展馆,还有西岸穹顶以及西岸漩心(West Bund Orbit)两处展馆。随着启用时间的先后顺序,场馆的距离也有远近之分,西岸艺术季的战线越来越长。穹顶还可以步行到达,至于漩心的距离,已经远超出心理预期,开车五分钟,步行半小时,这还是在一切顺畅的情况下。展会中的设计单元就被安排在了漩心,那是一个刚刚交工收尾的展览场地,地图上显示的状态还是“建设中”。

两年前,西岸穹顶刚开始启用的时候,也是设计单元去做暖场,就这样设计总在被需要的时候,被艺术想起。设计和艺术,分分合合,若即若离,十年了,这关系还是剪不断,理还乱,估计也就不用刻意再理了。距离,本身也是一种性感。

也许是为了顺应艺术圈的作息习惯,这几年西岸的展出都是在午后开始。不巧的是,这个时候天空下起了雨,一瞬间雨势就大起来,本来就拥挤的通道立马挤得水泄不通。在A馆的路口,停着一辆接驳车,在主馆和漩心之间来回,十五分钟一班。雨声很急,我敲了好久才唤醒师傅开车门,我是班车上唯一的乘客,包了车到达璇心。我觉着自己算是幸运的,如果当是没注意到接驳车,风里雨里等上大半个小时,我肯定会打退堂鼓,这“设计单元”的看展之旅特定会搁浅。距离一定是客流多少的关键,虽然是艺博会的一部分,但离开主馆区,一切就疏远了很多。

其实在西岸艺博会设立之初,设计单元就在规划内,单从展会的全称“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也可看出,设计是主办方想容纳的一部分。但至于它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和其他艺术品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一直在摸索中。坦白地说,这个关系不仅西岸没理清楚,其他的设计展也都很难去界定。因为在实际设计中,两者之间的边界感就很模糊。

您已阅读22%(718字),剩余78%(250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