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Carice Witte:中以交往与以色列-哈马斯冲突

魏凯丽(Carice Witte)受访表示,如果了解犹太民族和以色列人民的历史和现实,就会知道和中国人民一样,和平是以色列人的心、灵魂和生命。

魏凯丽女士(Carice Witte),毕业于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系,研究方向为中国,曾担任耶鲁大学以色列校友会主席达10年之久,与耶鲁新任校长彼得•沙洛维(Peter Salovey)及其他校领导共事多年。2011年初Carice Witte推动创立SIGNAL(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旨在通过学术界交流加强中国以色列之间的外交、文化及经济合作,致力于建立中国和以色列之间长期重要的合作,为两国建立互惠互利、前景广阔的合作奠定基础。2011年中,SIGNAL在中国的一所大学发起首次以色列研究项目,SIGNAL乐于为两国共同利益,帮助建立中国和以色列学术界的纽带联系,为促进更好的交流与理解贡献力量。Carice Witte现与丈夫及五名子女居住在以色列。

以下是访谈实录:

问:您毕业于耶鲁大学,在这所全球顶级的大学里,您有过什么独特的经历可以和FT中文网读者分享吗?

Carice Witte:我很高兴有机会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与各位读者交谈。

作为耶鲁大学中国学专业学生,我有机会了解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多彩丰富的文化。上世纪 80 年代的1984年我第一次来中国,所以当我在中国讲授以色列时,我喜欢告诉中国学生,我比他们先到过中国。1984至1985的两年中,我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去了解中国美丽的乡村并与当地的民众互动,当时很少有中国人见过红头发的人,所以他们对我很好奇。

耶鲁大学为我建立“SIGNAL”提供了诸多便利,中国也热烈欢迎“SIGNAL”。在耶鲁,我了解到中国领导层非常重视稳定与和谐,我一直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且令人印象深刻,因为我们以色列也珍视稳定与和谐,尽管由于文化差异,以色列人和中国人有时不明白彼此如何表达这种想法。

您已阅读22%(719字),剩余78%(248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