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中国“一带一路”主动探索“十化”转型

叶胜舟:共建“一带一路”是迄今为止中国倡议、主导和实践的成就最大的国际公共产品。实施十周年之际,中国积极探索2.0版的“十化”转型。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3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新开发银行行长出席,151个国家、41个国际组织的1万多名代表注册参会,形成多边合作成果5大类89项、务实合作项目7大类369项。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3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等40人出席圆桌峰会,150多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多名代表参会,形成务实成果6大类283项。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参会,形成务实成果5大类279项。

比较这三届高峰论坛,第三届出席外国领导人最少、出席国际组织最少、注册代表明显增加(实际出席未公布、多少国内更未公布)、会期明显紧凑、成果明显增加。第三届受到西方的隐形抵制,G7中的意大利总理未再出席,这是年底退出“一带一路”协议的强烈暗示;欧盟国家只来了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法国总统马克龙表达了折衷的姿态,派来前总理拉法兰作为他的特别代表;惯例由美国人任行长的世界银行、由欧洲人任总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未派高层出席。

“一带一路”的硕果与争议

“一带一路”十年共建硕果累累。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全球国家逾四分之三)、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合作开展3000多个务实项目,拉动近1万亿美元投资,打造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成立铁路、港口、金融、税收、能源、绿色发展、绿色投资、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对话合作平台;同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

“一带一路”十年共建争议累积。原因之一是新鲜事物,难免某些时候某些地方粗糙粗放,适应外国国情有个过程,积累经验、探索规则也有个过程;原因之二是美国带领西方国家戴着有色眼镜挑剔地监视唱衰,最主要的指责是造成欠发达国家债务,频繁施压中国减免;原因之三是中国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过于注重政治化、行政化、政绩化;原因之四是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三年“动态清零”防疫尤其2022年未及时调整大伤元气,2023年经济仍处于恢复期,投入“一带一路”的资源急剧减少,民众也不乐见国家大手大脚撒钱或免除外国债务。

10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按惯例节奏发布9月和三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数据,没有如2022年10月推迟发布,错开中共二十大会期;也没有如2023年2月干脆不发布,而是诡异地等到3月合并公布1-2月数据,表明三季度数据拿得出手。中国GDP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2%。2022年四季度因疫情严控以及突然放开普遍感染,同比增长仅为2.9%,这个低基数效应导致2023年四季度GDP只要同比增长4.4%,就可实现全年增长5%的目标。

您已阅读23%(1254字),剩余77%(416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