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快乐教育的真相

安妮:北美基础教育始于一个“玩”字,让孩子“学习玩耍,在玩耍中学习”。华人虎爸虎妈们谈“玩”色变。这两种教育理念产生了迥异的结果。

常有国内朋友问我,加拿大的孩子上学是不是很开心、作业少、没多少升学压力?得到肯定答复后,他们会感叹快乐教育真好,能让孩子出国读书就好了,国内太卷、太苦了。可很多人从国内来到加拿大后,又对这里的教育嗤之以鼻,他们认为所谓快乐教育就是“放羊”,孩子成材还得靠自己,于是拼命用各种辅导班塞满孩子的日程表,唯恐卷得不够用力。

我想,他们对“快乐教育”都有所误会。

北美基础教育始于一个“玩”字。让孩子“学习玩耍,在玩耍中学习(Learn to play; play to learn)”,这句话从北美学前班一直贯穿到小学低年级。在北美教育理念里,“玩”是人类天性,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始于“玩”,人类很多伟大发明也都可以追溯至游戏。让孩子“玩”不仅顺应天性,也是让孩子掌握各种能力的最佳途径。从幼儿园到小学,老师绞尽脑汁以各种有趣的形式教授知识,“哄”孩子们开心,上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孩子连放假时也盼着开学。

华人虎爸虎妈们谈“玩”色变,大概因为中文里有太多和“玩”相关的负面概念:“玩物丧志”、“玩忽职守”、“玩世不恭”等等。总之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里,玩乐是学习的反面,和后者有天然联系的只能是“刻苦”、“努力”,学习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头悬梁、锥刺骨”,孩子从小就应当适应“苦学”并把它当成习惯保持下去。

这两种教育理念在儿童学业方面产生了迥异结果:当国内幼儿园小朋友已经能够自主阅读故事书、会做三位数加减法时,加拿大一年级的孩子才刚刚记住26个字母表和数数到100。国内来的家长看到这效果,几乎不可避免会感到焦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如此深入人心,在很多华人父母眼里,加拿大学校这种教学法,简直就是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躺平。

但人生不是一场短跑,而是漫长旅行。有时候,过于追求阶段性的目标成果,会让我们错失过程中的乐趣,甚至偏离终极目标。过早用繁重的课业把孩子压得疲惫不堪,容易让他们失去向上的动力。多少人一边感叹世间有趣的灵魂如此稀少,一边却又忍不住把自己的孩子变成最无趣的刷题机。

您已阅读20%(839字),剩余80%(333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