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盘中餐

人人都是美食评论家

范庭略:对于越来越多的领域,我们的品评都在日渐力不从心,唯独坐在餐桌前的时候,那种叱咤风云的感觉仍会油然而生。

最早观看的关于饮食餐饮的影视作品,应该是拍摄于1983年的电影《小小得月楼》。依稀还记得的情节是讲述苏州的一个旅游景点里面居然没有餐厅酒楼,于是年轻的厨师们共同努力建立了一个叫做小小得月楼的餐厅,并且将一道失传的苏州名菜给重新制作出来。

无独有偶,第一篇看到的关于饮食的小说,也是发表在1983年的陆文夫所写的《美食家》,同样是发生在苏州。不过小说的深度要比那部《小小得月楼》来的更加深刻,它讲述两个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长达四十余年的纠葛。高级干部高小庭与资本家朱自治,他们之间对于苏州美食的各种不同看法,以及后来在改革开放之后还成立了烹饪学会。同一时期的两部美食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的餐饮的空白现状。后来陆陆续续的一些记录1980年代的摄影作品里面,私营餐厅与国营餐厅如雨后春笋。还看到一张拍摄当年国营饭馆儿的照片,饭馆儿的墙上上面贴着一条标语“严禁打骂顾客”,可见当时后厨的武功还是相当的了得。

南巡之后热火朝天的90年代,无论是餐厅还是关于美食的评论都慢慢多了起来。可惜大陆的高级餐厅依旧是由来自香港的生猛海鲜所控制,而关于美食的文章,蔡澜先生的美食回忆录脍炙人口。从八十年代的日本东京到韩国的汉城,以至于全世界他拍片经过的各个城市的美食回忆,让大陆的很多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扑面而来。

后来也看到北京的王世襄老先生回忆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自己下厨烹调的故事。王先生那种乐观主义的精神要比蔡先生的享乐主义高级很多,不过因陋就简与应有尽有还是无法同日而语。进入千禧年之后,更多的食客都开始知道什么叫做翻台以及什么叫做客单价了,一个小餐厅里面坐满了帮助餐厅老板记录翻台率以及客单价的无聊食客,真是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食客喜欢帮助餐厅老板计算一天的营业额。

您已阅读25%(724字),剩余75%(215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