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对话乔志兵:艺术总会潜移默化地鼓舞你

听这位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创办人谈谈,在充满挑战和张力的现实面前,“晦涩”的当代艺术为何与我们的生活有关?

除了引领的高冷和观念的锐利,先锋艺术是否还有更多维度的面相?

在和乔志兵的对话中,“当代艺术”是一个不断丰富起来的概念。

“你看,它放在这里,本身就有一种很直接的力量感,而且只有在这个空间里才能被呈现出来。”

10月初,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宽敞、高挑的“3号罐”内,乔志兵指着眼前一幢粗旷挺拔,由榫卯结构搭建而成的木头亭子对我说。

当时,第四届“油罐玩家艺术节”刚刚开幕,整个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正被浓郁的“玩家”能量填满。“亭子”吸引了不少围观玩闹的观众,他们像潮水般时散时聚,与古朴的木亭、工业风的空间以及摇曳的霓虹灯光一起,构成了对立统一的景观。

乔志兵在2006以藏家身份进入当代艺术领域,并以大胆多元的涉猎迅速积累起名声。他被贴上了“收藏大佬”、“头号玩家”的标签,从张恩利、刘韡,到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托马斯•豪斯雅戈(Thomas Houseago),他的藏品覆盖了一系列最具辨识度的艺术家创作。他本人也连续多年入选全球顶级艺术品藏家的权威榜单。

2019年,乔志兵创办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把这个位于黄浦江边、以五个巨大的废弃航空储油罐为核心的厂区,改造成了一个同时吸引民众、艺术行家和外国政要到访的综合性艺术空间。

在现场飞扬的玩家氛围中,作为馆长的乔志兵极度繁忙。他说在日常工作中他也愿意身居第一线,“就像打仗,要把指挥部推到最前沿,这样才能做最准确的决策”。

交流之中,不难感受到他对陈词滥调的抵触。他愿意用简单的词语回答问题,他说举办玩家艺术节的目的,就是能让大家“开心”,让艺术家“放松下来”。他对油罐中心的定位,也是一个既“具有引领性”,同时又“没有距离感”的城市空间。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外景,图片由TANK Shanghai提供

然而实现这个目标,时下正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起伏不定的疫情状况,仍然在不时地对线下的活动和展出按下暂停键。天然倚仗“现场感”的艺术空间,也已经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中走走停停地度过了近三个年头。这不免会让人对前景产生更多忧虑:在过去十多年间持续走向繁荣的中国现当代艺术生态,是否也会面临周期的到来?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艺术工作者又能否持续地保持生命力?

与此同时,原子化的现代受众,正在形成更具模式化的观看习惯,人们会更加亲近立竿见影、功用清晰、结论明确的“胶囊式”内容。

您已阅读21%(960字),剩余79%(357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