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

上海社区防疫志愿者服务的11个隐患与建议

叶胜舟:核酸检测、快递物品、志愿者服务、居民户外流动、阳性未及时转运这五种情形导致交叉感染,是上海疫情高烧不退的原因。

3月30日,笔者结束“7+7”、“2+12”前两天的居家健康管理。4月1日起6次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志愿者,4月8日起组建31人志愿者团队服务社区、自救互助已有九天。与多位一线抗疫的朋友切磋,观察总结了上海社区防疫志愿者服务的11个隐患,提出针对性建议,供防控Omricon毒株传播的社区参考。

隐患1:居委会召集志愿者后,通常等候1小时甚至2小时以上,主因为医务人员或医疗物资未到场。志愿者在集合点聚集闲聊,既耽误时间更不安全。

建议1:医生抵达后需换防护装备,物资抵达前会有预告,社区志愿者住在本小区,召集方便。居委会应优化流程,先预备通知,待医护或物资即将到达时,再通知志愿者走出家门,大幅减少志愿者聚集等待时间。

隐患2:与2020年春的武汉类似,上海实质已是全域高风险地区,但有些志愿者防护装备不足,上岗未穿二级防护服(俗称“大白”)。

建议2:村(居)委会与志愿者的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服、医用面屏、N95口罩、乳胶手套、抗原检测试剂、免洗手消毒液等,应由街镇统一调配,足量供应。

隐患3:多例阳性小区的志愿者,自我防护意识仍然不足。例如,全员核酸上岗前需抗原检测,未按流程规范做。核酸检测时,手机未贴保护膜,直接外露。核酸检测后,有的未消毒手就直接从防护服内拿出手机扫核酸码;相当一部分志愿者脱防护服不规范,接触了污染外表,有的脱下旧口罩、未及时戴新口罩,又与其他志愿者(邻居)交谈;志愿者在检测点吃盒饭聚集聊天等。

您已阅读26%(611字),剩余74%(173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