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全球化会发生逆转吗?

伍治坚:在过去的30年,我们见证了全球化的“合”。然后,最近几年,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反对全球化的声音,以及一些事实上的逆转。

过去30年,是全球化高速发展的30年。几乎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切身感受到全球化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全球化的两个重要标志,就是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以及生产环节在不同国家的专业分工。全球化得以让中国、越南、墨西哥、孟加拉国等国家集中制造他们擅长的产品,并向全球其他国家供应这些产品。这样的安排,达到了以下效果:

首先,大量低端和中端生产能力被搬去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组织效率比较高的亚洲国家,这样全世界人民都享受到了更为低价的消费品。举例来说,从1995到2020年的25年间内,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每年仅上涨1.8%,比1970年代和80年代的通胀率要低得多。让一些读者可能有些意外的是,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中的耐用品子类,每年的平均通胀率为负2%。也就是说,我们平时使用的电视、冰箱、汽车、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其价格是在不断下降的。这背后主要的功劳就是以中国为首的全球生产基地的崛起。

当然,这种趋势同时伴生的一个结果,就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空洞化”。由于一大部分工业产能离开了发达国家,这些制造业的工作机会也都被搬去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导致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变得更加偏重于服务业和金融化。比如美国著名的汽车公司福特,在1992年时,全集团大约53%的员工位于北美。而到了2009年,全集团只有37%的员工位于北美。

其次、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互相依赖关系更加紧密。生产国需要全球的消费者来购买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而消费国则需要生产国向自己供应各种消费品。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生产国创造了就业,带动了经济发展,而消费国则获得了价廉物美的产品。同时,由于两者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也应该能更好的促进全球和平。这是因为,不管是生产国还是消费国,从国际贸易和分工中都获得了好处,因此在破坏和平和国际合作之前,都会三思而后行,不愿意轻易打破这种平衡。

您已阅读26%(786字),剩余74%(221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