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该不该和女儿谈,我亲临战场的感受?

秦轩:战争和教育相通的地方,或许在于,它们最不重要的就是知识。

这段时间,我的身心有一部分被战争裹挟了,时而兴奋,时而沮丧,时而和意见不同的好友争执。有时候女儿凑过来,问我视频里是什么。如果没有出现过于暴力和残酷的镜头,我就给她看,比如烧毁的坦克、导弹的袭击和战俘。

我女儿今年7岁,她生长在物品丰盈、信息爆炸的年代。与乌克兰和阿富汗需要逃难的难民相比,她要幸运的多,但是未来呢?

当前这场战争是人类目前离第三次世界大战最近的一次。世界大国悉数卷入,现行国际秩序的支柱正在崩塌,核污染的风险在提高。我们的日常生活,必然会被这场战争和它的后续影响,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影响自然也不仅仅是油价涨了1、2块钱那么简单。接下来,人们或许需要二三十年去消化这件事的后果。在这个意义上,基辅离我们的距离,远远比想象的要近。

我想和孩子聊聊这件可能和她的未来相关的大事,但是聊的话,聊到什么程度是个问题。

首先,我得找到她能接受的点,得让她真的感兴趣的话题。说来也巧,这两天给女儿读的睡前故事是《丁丁历险记之蓝莲花》。故事的背景是日本侵略中国时期的上海。其中又个桥段是日本在上海的特务炸铁路,污蔑是中国暴徒干的,然后煽动舆论,日本出兵入侵上海,维持秩序。故事有太多硬伤,有些部分推进得比武侠小说都尴尬。但是女儿很爱读。我发现对她来说,故事的叙事逻辑、真实性统统不重要,重要的是丁丁的行动够不够刺激、好玩,甚至够不够杂耍。我想女儿对于真实战争的态度,恐怕和对丁丁历险记的态度差不多。

其次,我一点都不想跟她聊俄乌战争的背景知识。我一直觉得,有些家长过于看重知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说出15种恐龙的特点和他们所处的年代,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到某年某日结束,记住九大行星的拉丁文名字。但我觉得,当下的孩子缺少的是对日常生活的觉察与爱。家长们太希望自己的孩子大脑发达,知识丰富,以便于考上好的大学将来可能有社会地位,但却忽视孩子身心感受的需要。何况,10岁以下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她不大可能懂什么是主权国家、帝国主义。记住乌克兰和俄罗斯两个国家的名字的地方对她又有什么意义。何况这里面的事情,大人都整不明白。

战争和教育相通的地方,或许在于,对于这两者来说,最不重要的就是知识。

我自己对战争是有些直观感受的。

在我眼里,战争从来不是电影电视作品中的大决战场面,不是英雄儿女的意志较量。战争与其说是一场起伏跌宕的大戏,不如说绝大多数时刻是焦虑、无聊和煎熬。战争,就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您已阅读22%(1001字),剩余78%(361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