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

上海抗疫能否复制新加坡?

周浩:对比新加坡,上海仍然处于抗疫的早期阶段。城市管理不可能堵住所有的漏洞;除非长期封城,否则奥密克戎仍会大面积快速传播。

伴随着上海疫情的进一步升级,关于防疫策略的讨论也开始升温。与此同时,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新加坡和香港正在逐步走向与病毒共存,这也让上海的疫情防控不仅要考虑当下的疫情形势以及医疗资源配置,也需要考虑下一步的策略。

上海本轮疫情刚抬头时,相信绝大多数人相信上海仍然能够通过“精准防控”来实现“动态清零”。而事实上,无论是华亭宾馆的防控漏洞,抑或是后来的疫情蔓延,都体现出了防疫的现实困境。首先,城市管理即使再精细,也难以避免出现漏洞,冀望城市管理能将病毒永远隔离,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第二,本轮疫情爆发的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传统的防控手段已经很难跟上病毒传播的速度。更何况在抗疫两年多后,大多数人的抗疫神经都会出现放松。

尽管很多人不一定同意上面的看法,但至少从我在新加坡经历抗疫的感受来看,城市管理在疫情面前出现漏洞,并不罕见。比如说新加坡曾经出现过因为鱼市场感染者增加而导致的半封城,也出现过因为KTV业者违规经营而导致的病毒蔓延。当然,我们可以去弥补感染漏洞,但新的漏洞的出现却是难以避免的。

从病毒本身来看,奥密克戎迅速成为全球传播的主流病毒,本身也表明了其传染速度迅速。比如说今年1月底的时候,新加坡的单日病例数降至小百位数,但很快就因为奥密克戎而出现了指数级别的病例增加,过万很快成为了常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经在去年飞赴意大利参加G20峰会时感叹,欧洲的经济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而按照当时欧洲的染病比例,新加坡的总病例数大约到40万左右(新加坡总人口大约在560万),就可以基本恢复日常生活。然而,这样的预测是基于德尔塔的传播效率和速度,奥密克戎爆发后,新加坡的总感染人数迅速达到了百万,远远超过了当时的预估,这背后的客观因素是奥密克戎超强的传播能力。

您已阅读32%(733字),剩余68%(155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