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举行“时局与前瞻:“2022突破与重构”中国高峰论坛。其间,有12位来自政治与经济、消费、战略管理、科技、投资、财富管理、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环境治理等领域的专家,带着他们在过去一年中所探寻到的新洞察、新发现,与读者们一起分享。
王煜全,海银资本创始合伙⼈、 Frost&Sullivan中国区首席顾问:
元宇宙的时机基本还没到。但创业者一定要学会掌握时机,太早太晚都没机会。比如电商,太早那批在马云之前的都死了。太早是不成熟的,元宇宙也是一样。今天的元宇宙,创业者只是找到那些已有的创业机会,然后贴个元宇宙商标,这是假的。比如说VR游戏,或者AR的to B,给企业提供远程服务或培训。但元宇宙的概念要大很多,真正基于元宇宙的实质性业务现在还没有,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它需要足够的数据量积累。
元宇宙是互联网的升级。那么在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网站数量很少,一共就几千个页面。雅虎是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它做分类索引。但当网站从几千个膨胀到几十万个上亿个,你发现检索不行了,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从互联网里提取信息的工具,所以谷歌出现了。只有到了数据量足够大的时候,才会有人基于数据量和相互关系去做研究,什么样的检索最有效,才会有谷歌。元宇宙时代会碰到一模一样的问题,就是当数据量足够大的时候,才能研究出来如何去提取、利用元宇宙里面的信息,而且元宇宙里信息是格外丰富的,那时一定会有新的东西出来。但是今天元宇宙整个的数据量都不够,而且都没打通,就像你设想了一个未来,但只有大概的思路,很难有精确的描述,甚至也没有机会去实践,就相当于用谷歌去搜索几千个网页,那和雅虎比是没有优势的。
现在产生的所谓元宇宙数据一般指的是三维的,一般会和一定的地理、社会人口的信息相关联,但这些信息现在是散的。比如有人用Roblox去创建元宇宙的元素,有人是用Minecraft,有人用Happy Game的Unreal Engine,有人是用Unity 3D,工具都不一样。现在NVIDIA想打通,它做Omniverse是希望把平台都聚到这上面来,但是它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说服大家要标准化,所有人做的三维的东西要可共享,否则互相读不了,数据实际上是浪费掉的。虽然数据量不大,但是已经有几个系统在积累了,现在都没打通。